每年冬天,都是急性心梗的高发期,尤其12月至次年的1月,心梗发病率会出现一个明显的高峰。
急性心梗全年发病趋势↑↑↑
(图丨来源生命时报)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发动机”,如果为心脏供血的血管网络(冠状动脉)中血小板聚集,被血栓或破裂的粥样硬化斑块堵塞,就会形成心梗。
心梗发病有季节趋势,其中12月和1月是全年的峰值 。心梗发作时,心脏供血被中断,如果不能及时恢复血供,就会损伤心肌细胞,还可能引发心脏的电生理紊乱,导致室颤,危及生命。
(图丨来源生命时报 )
人体在寒冷刺激下,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并使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纤溶活性下降,血液处于高凝低溶状态。同时,寒冷会激活血小板,使血液黏度增加,血流速度相应变慢,大大增加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和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血管的几率。
在一年当中,冬季心梗高发,在一天当中,也有一些特殊的时刻,更容易发生心梗,需要格外警惕。
起床时 :由于生物钟效应,早上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肾上腺素、皮质激素浓度升高,会使心脑局部血管狭窄及缺血加重,易发生心梗。建议早晨醒来后,在床上活动一下腿和胳膊,再慢慢坐起来。
排便时 : 用力排便会导致腹部压力升高,使血压短时间内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负担。 上厕所要特别注意,避免用力排便。如有必要,可服润肠类药物 。
洗澡时: 热水会使全身血管扩张,加上待在密闭环境中,大脑和心脏易缺血缺氧,增加心梗几率。 洗澡时间不能太长,控制在15分钟内;调节好水温,在饥饿和饱餐状态下都不要洗澡。
运动时: 突然剧烈运动,会导致血压升高,严重时会使全身血管处于扩张状态,使心脏缺乏动力,易诱发心源性猝死。 秋冬季心脏不好的人,尽量选低中强度运动,如慢跑、散步等。
(图丨 来源网络)
聚餐时: 饱餐和饮酒也容易引发急性心梗。尽量不喝酒,吃饭七八分饱即可,尤其是晚餐。
娱乐时: 打麻将、下棋都要长时间坐着,加之情绪波动,容易出现血压突然升高、心跳突然加速的情况。 建议打牌时每坐40分钟就起来活动一下,同时保持平和的情绪。
急性心梗最典型的症状是胸痛伴大汗。 这种疼痛常从胸骨后或心前区开始,范围有一个巴掌大小,而不是针扎样,超过15分钟甚至数小时不缓解。 疼痛常被描述为绞痛、压榨痛、紧缩感,像胸口放了块大石头、或用胶带缠了几圈。
在心梗发作前的数小时,甚至数天前,还可能出现一些不典型的先兆症状,多数前兆症状会出现在身体5个部位,及早发现就能降低死亡风险。
心梗发作几天前,有可能出现嗓子或颈部不适。和普通嗓子疼的区别在于,这种嗓子疼往往有堵塞感或紧缩感,也常伴有大汗症状。
(图丨来源网络 )
和普通牙痛的区别在于,这种牙痛剧烈,但无明显牙病,有时牙痛部位不确切,往往数个牙齿都痛,服止痛药、经牙科处理,都不能解除牙痛。
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心排血量降低,会导致胃肠道血液灌注不足,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如果没有吃不干净的食物,却出现腹泻或恶心又吐不出来的感觉,且胃部不适持续加重,范围越来越大,就要怀疑心梗。
由于心脏的感觉神经纤维分布在颈部和胸部的交感神经节上,因此心绞痛常放射到颈、胸交感神经所支配的颈背部。
心脏缺血导致的疼痛,也可能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小指及无名指。
总之,如果疼痛是发生在“口腔至肚脐之间的区域”,症状越来越严重,尤其是35岁以上的男性,最好及时到医院做个心电图。
(图丨 来源生命时报 )
平静等待救援 。如果患者有冠心病史,怀疑心梗时,可服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但如果没有病史或不清楚患者的情况,切勿随便服用药物,平躺下来,保持安静,打开室内窗户,让患者得到充分的氧气。
发生心梗后,可能导致猝死,此时应开放患者的呼吸道,并对其做心肺复苏,防止脑缺氧,以免大脑细胞迅速死亡。
(图丨 来源网络 )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救治心梗患者,早期的疏通血管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因为患者一旦出现心梗,每分每秒都有成千上万的心肌细胞死亡,从发病开始算起,在120分钟内的救治时间极其关键。
及早手术 。待医护人员赶到,要配合好医护人员救治,如确认是心梗,请尽快签字手术。心梗发作时,被堵塞冠状动脉远端的心肌细胞会失去血液和氧气的供应。超过20分钟,心肌便会出现坏死。坏死面积越大,死亡率越高。因此,应当尽早开通闭塞血管,争取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梗死范围。
自行开车去医院 。自行开车一旦途中病情加重或发生猝死,无法及时应对,除非迫不得已不建议自驾。
非要去有名的医院。 应听从救护人员的指挥,就近前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图片丨来源网络
药理研究认为水蛭素有明显的 抗凝溶栓、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聚集及降脂、抗炎 、抗细胞凋亡等多种功能。
《水蛭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用实验证明天然水蛭素可加速血瘀(血管的斑块在中医上称为血瘀)部位的血流速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管通畅率,抗血栓效果显著。
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应该是两大部分,一大部分应该公众自己要做好,做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健康饮食、充分休息、心情愉悦、定期体检。 另外一部分,就是要有医生来帮你,如何使危险因素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