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您的关注是我们前进的动力-金海科康

热门关键词: 天然水蛭素 蚂蟥素

时间不对,养胃白费!这张养胃「时间表」要记好!

返回列表 来源: 发布日期: 2024.04.08

快节奏的生活、不规律的作息、忽冷忽热的饮食… 当代人的胃还好吗?胃痛胃胀、泛酸烧心、恶心呕吐接踵而至,更严重的是,很多人将胃部不适当作小毛病,能扛就扛。


您是否用心呵护自己的胃呢?4月9日国际护胃日,安利君为您送上一张养胃时间表,一起学习如何“保胃”健康。



图片



图片


饮食不规律





很多人吃饭不规律,早餐不吃,晚上大补,工作一忙随便对付,一旦有空暴饮暴食,长期这样胃很受伤。


不吃早餐,胃分泌的胃酸没有食物可消化,会损伤食管、胃黏膜,长此以往可能导致胃溃疡;很晚吃宵夜,胃内食物没来得及消化,容易出现消化功能异常;过量饮食则会加重胃的负担,还会增加胰、胆等消化器官的压力,打乱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模式。


常吃辛辣、冰冷食物





长期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会刺激胃黏膜,严重时可能导致胃部充血、水肿;进食冰冷食物过多,会刺激胃黏膜、干扰胃部的正常蠕动。



图片



精神压力大





精神紧张会引起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人体内环境急剧变化,胃黏膜血液供应发生变化,引起胃病。如果这种紧张状态长期得不到缓解,容易造成胃酸分泌失常、十二指肠液反流减少等问题。


餐后剧烈运动





吃完饭就赶着去健身、跑步,可能导致内脏供血不足,影响消化功能。


此外,很多人自觉胃部隐痛、腹胀等症状却不重视,能忍就忍、能拖就拖,实在不行就自行吃药救急,日积月累将胃拖垮。



图片



图片


胃是一个与日常饮食息息相关的器官,合理的膳食与充足的营养,是胃部健康的基础。把好入口关,拒绝“伤害”胃的食物,补充对胃“友好”的营养至关重要。


小麦低聚肽&岩藻多糖:有助修复胃黏膜





小麦低聚肽源自天然小麦,内含黏膜细胞所需要的重要营养物质谷氨酰胺,在胃黏膜上形成保护层。而源自天然褐藻的岩藻多糖则可保护胃黏膜,而且能抑制幽门螺杆菌的黏附作用 ,抗氧化,抗病毒。



图片



膳食纤维:增强胃动力促消化





膳食纤维可以增强胃肠道蠕动,促进消化,减轻胃的负担,还可以减少代谢废物对肠胃的损伤,保护胃部的正常运转。日常可摄入燕麦、白菜、苹果等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 选择纯天然成分的膳食纤维补充剂,补足饮食缺口。


益生菌:恢复肠胃菌群平衡





益生菌可帮助恢复肠胃菌群平衡,促进肠胃蠕动,有助于排出体内垃圾和气体。建议适量摄入添加了菊粉、低聚果糖等益生元成分的益生菌补充剂,能够促进有益菌增殖,维持益生菌活力,长效发挥保护肠胃作用。


日常可摄入生姜、红枣等药食同源的食材,生姜温中焦、理胃气,红枣补脾胃、益气血。可缓和胃部不适,加倍守护健康。


图片



图片


养胃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亡羊补牢”,需要四季三餐每时每刻去呵护,制订一份养胃时间表,每天坚持去执行,胃部健康,一生受益。

 

图片

7:00喝杯温开水


可以湿润口腔、食管、胃黏膜,冲刷附着于黏膜的黏液和胆汁,促进胃肠蠕动,为进餐做好准备。但不宜过多饮水,约100毫升即可,以免冲淡胃酸,影响消化。



图片

 


图片

7:30早餐不能省


研究表明,经常不吃早餐引发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的几率高达36%。一份好早餐应包含谷类、奶类、肉类、豆制品、水果和蔬菜等,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胃黏膜。

 

图片

10:00起身走一走


放下手中工作,小歇片刻,做一些简单的肢体放松运动,有助于早餐消化。顺便喝点水或吃点水果,可以补充水分和维生素,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废物排出。

 

图片

12:00午餐补蛋白


午餐应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豆制品。若饮食摄入蛋白不足,推荐含有小分子活性肽且大豆分离蛋白PDCAAS=1的大豆蛋白粉,更易被人体吸收,且不含乳糖和胆固醇,是补充优质蛋白的良好选择。



图片



饱餐后宜站立一会儿,不要坐卧或下蹲、弯腰,以免腹压过高诱发胃食管反流。餐后不宜立即快走或奔跑,以免引起胃下垂或腹部痉挛痛。


图片

13:00打盹儿助消化


午休能让大脑得到休息,循环中的血液去供应胃肠道,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但最好别趴在桌上午睡,以免压迫腹部,造成胃肠胀气。

 

图片

17:30晚餐宜清淡


进食量以七分饱为好,并注意补充杂粮和新鲜蔬菜。如果进食大量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易使血脂升高,血流变得缓慢,易导致消化不良。

 

图片

19:00散步防受寒


饭后尽量不要躺着或久坐,可散散步、做做运动,但应注意,餐后半小时内最好别做剧烈运动。此外,由于胃靠近腹壁,只有少量肌肉和脂肪等在外围包裹,容易受凉,故散步时要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受寒感冒。



图片

全国服务热线

400-127-6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