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人体长胖,超过一定范围不利于健康,其实肝脏也是如此。
正常情况下,肝脏的含脂量为3%~5% 。如果进食过多、运动不足,脂肪只进不出,肝脏就会越长越“胖”,形成 脂肪肝 。
肝脏属于「易胖体质」,不管你是胖子还是瘦子,它都有可能脂肪超标。《中国脂肪肝治疗指南(科普部)》显示,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已经达到12.5%~35.4%,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脂肪肝。
根据肝脏的脂肪含量不同,脂肪肝可分为: 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及重度脂肪肝 。
图丨来源站酷海洛
含脂量5%~10%:轻度脂肪肝
我们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转化为葡萄糖,一部分用于身体供能,多出来的一部分则被运往肝脏,以肝糖原的形式储存起来。但是肝脏的储糖能力有限,如果储存的肝糖原超额,肝脏就会把超额的部分加工成脂肪,这些脂肪最终围绕在肝脏上,看上去就像肝脏长胖了。
最初,脂肪肝只是单纯“长胖”,即单纯性脂肪肝,脂肪约占肝脏重量的5%~10%,不会引发炎症,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只有通过超声检查才能发现。
含脂量10%~25%:中度脂肪肝
如果脂肪进一步积累,含脂量达到10%~25%,肝脏会逐渐被脂肪包裹,就像穿了厚厚的“毛衣”,导致肝细胞难以获取营养,出现变性、肝细胞周围纤维化。
脂肪的增多,肝脏并不是无动于衷,也会“反抗”,这一举动导致发炎、疼痛,造成脂肪性肝炎。所以这个阶段,患者可能出现肝区不适、轻微压痛或闷胀,肝穿刺活检可见典型的病理学改变。
含脂量>25%:重度脂肪肝
肝脏脂肪还在持续积累,并最终突破了25%,这时肝细胞出现坏死,造成肝小叶萎陷,纤维间隔形成,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加厚、变硬,逐渐进展为肝硬化。
这个阶段,即使肝脏拥有强大的再生能力,也很难逆转,患者面临持续且剧烈的肝区疼痛,以及上腹部闷胀等不适,或伴有黄疸、蜘蛛痣和肝掌等症状。
大多数体检发现脂肪肝的人,都是单纯性脂肪肝。一般无需药物治疗,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即可。而对于脂肪性肝炎来说,如果能及早发现、积极治疗,大多数可以恢复正常。
低热量饮食
减少饮食总热量摄入,增加全谷类、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新鲜果蔬的摄入。
坚持中等强度运动
运动疗法可有效降低体脂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建议每天保持30分钟以上的运动,每周3~5次。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时的心率应维持在“170-年龄”,心率最高时不要超过“200-年龄”。
控制体重
现有研究显示,对于体重超标的人,只要减掉体重的5%~7%,部分脂肪肝患者的肝脂肪含量就能明显减少。需要注意的是 健康地减轻体重是个长期的过程,体重下降过快,也会增加肝脏、肾脏的负担。
图丨来源网络
科学使用药物
脂肪肝患者除了控制饮食、规律运动外, 必要时还需要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炎保肝和抗氧化药物治疗。
在抗炎保肝方面,天然水蛭素有其独特优势。
天然水蛭素可作用于凝血酶,并抑制炎性细胞的增殖,也可通过降低核因子κB,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抑制炎症的发生 。郭应信等研究表明水蛭素能够提高瘀血皮瓣局部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减少瘀血皮瓣局部丙二醛水平,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来源参考:生命时报、大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