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缺乏痛觉神经,是我们身体里最能“忍”的器官,一般肝区疼痛说明已经进入严重阶段。
作为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生活中的不良习惯都能加速肝病形成,哪些食物最伤肝?
过量饮酒:易造成肝功能损伤
酒精的代谢90%以上依靠肝脏,少量饮酒肝脏可以将酒精分解代谢,代谢中产生的乙醛和自由基会杀掉肝细胞,损伤肝功能;饮酒过量或者肝功能差的人,酒精不能正常代谢,会引起“酒精中毒”,导致肝细胞和肝功能损伤,形成“酒精肝”。
土榨油:可能导致慢性肝病
商超售卖的成品油,都需经过真菌毒素的检测,要求其黄曲霉毒素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而土榨油的油料作物和榨油工艺中都可能污染黄曲霉毒素,导致黄曲霉毒素超标,可能导致慢性肝病,如肝硬化和肝癌等。
高脂饮食:可能引起脂肪肝
高脂油腻食物容易导致脂肪代谢紊乱,使脂肪堆积于肝脏内,形成脂肪肝。少吃五花肉、肥牛、肥羊等食物,尽量不点油炸、油煎、香酥、干锅之类的菜肴,多选择蒸、煮、炖、凉拌菜。
霉变食物:增加肝癌风险
发霉的食物常被霉菌污染,产生有致癌作用的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黄曲毒霉素有很强的肝脏毒性,直接“屠杀”干细胞,增加肝癌风险。最易受霉菌污染的食物有花生、玉米、大米、高粱和花生油。
精致碳水:增加肝脏代谢负担
肝脏有调节血糖的功能:血糖低时,将糖原和非糖物质比如甘油、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来升血糖;血糖高时,将血糖转化成糖原和脂肪来降血糖。白米饭、白馒头、白面条等精制碳水升血糖快,容易造成血糖飙升和急速下降,频繁的血糖波动可能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对肝脏健康产生影响。
半生不熟的食物:可能诱发肝昏迷
研究发现:醉虾、生蚝和半生不熟的贝类常带有细菌和肝吸虫等寄生虫,易引发急性胃肠炎、痢疾,可能导致肝病恶化,甚至诱发肝昏迷。食物内的寄生虫很难通过肉眼识别,应把食物煮熟、煮透后食用。
消化不良
肝脏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代谢排毒,肝功能一旦失调,会严重影响消化能力,出现恶心、想吐、食欲不振、不想进食等症状。
肝病和胃病的症状区别在于:肝病可伴有面色萎黄、尿黄、肝区不适、恶心、厌油甚至皮肤瘙痒等症状。
口臭
一般认为口臭可能是肠胃问题,但由于肝脏出现了病变,肝功下降,导致无法过滤更多的尿素氮导致,口腔出现异味。
易疲劳
经常感到疲劳、全身乏力,也是肝脏出现问题的表现。
午后出现低热
频繁出现午后低热,体温大概在37.5℃左右,且随着病情发展,发热时间会更长,严重的会出现意识障碍。
皮肤和眼底发黄
这是肝脏病变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称为黄疸。肝功能代谢异常,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出现皮肤色素的沉淀所致,通常从上半身开始,比如眼睛,然后逐渐扩散到全身皮肤,严重者眼睛和皮肤会出现蜡黄的表现。
皮下出血
大多数肝病末期患者会出现出血的情况,因为很多凝血因子是由肝脏合成的,一旦肝组织受到了破坏就会影响凝血功能,皮肤就会出现大片大片的淤青、淤血等。
护肝古方芍药、甘草:调养呵护肝脏
中国传统医学注重养血益气,调理肝脏疏泄排毒功能。《伤寒论》中提及“护肝祖方”: 芍药养血柔肝,甘草益气健脾 ,以此二者为基础,得一古方“芍药甘草汤”。现代药理学发现, 从芍药中提取的芍药苷,可以起到保肝护肝的作用;而甘草中提取的甘草酸,能起到滋阴健脾的作用。
选择白芍、甘草结合葡萄籽、西蓝花提取物的营养补剂 ,传统与现代结合,养血柔肝,调养呵护肝脏,减少肝损伤。
补充护肝营养素:提高肝功能
现代医学主张抗氧清除自由基,减少炎症发生,提高肝功能。研究发现,奶蓟草提取物水飞蓟素可以稳定肝细胞膜,把对肝脏有毒性作用的物质挡在肝细胞外,防止它们伤害肝细胞;蒲公英中含有多糖、蒲公英甾醇,可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养肝利肝。
建议经常吸烟、喝酒、熬夜的人,可选择从天然植物奶蓟草和蒲公英中萃取、制作而成的养肝护肝片,安心养肝。
饮食多甜少酸:降火健脾
肝火旺及脾胃虚弱者宜“省酸增甘”,少食酸味的食物,多吃些性味甘甜的食物,平抑肝火,如白菜、粳米、大枣、山药、南瓜等。
绿色食物有利于肝气的畅通,能够帮助提高肝脏的解毒功能,平时建议多吃一些蔬菜,比如:菠菜、茼蒿、韭菜、西兰花、胡萝卜、豆芽、海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平心静气:郁解火收、肝木条达
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对于肝脏的保健也是必不可少的。“火大伤肝”“怒伤肝”“肝火太旺”等都是在说情志过度刺激会使五脏之气平衡协调的关系受到破坏。
顺应阳气生发的自然规律,方可使肝气顺畅条达。建议要学会自我调控和驾驭好情绪,开阔心胸,遇到不快的事要戒怒,并及时进行宣泄,防止肝气郁结。
夜卧早起:排肝毒养肝血
“夜卧早起”指的是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势,晚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晚上11点至凌晨1点是肝脏排毒时间,尽量在这之前入睡,能促使肝脏很好地排毒,起到美容养颜、抗衰老的效果。